一、總體運行態勢:穩中蓄力,韌性筑基
根據無錫市場協會2025年7月初的最新采集數據,2025年上半年,無錫市商品交易市場五大行業(涵蓋生產資料、工業品小商品、建材家居、農副產品批發、農貿市場)的40家重點市場單位,實現交易總額1056.41億元,同比增長1.54%。盡管這一增速低于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0%的整體增速,但在全球貿易形勢復雜多變、國內消費結構深度調整的大背景下,無錫市商品交易市場憑借自身的適應能力和創新舉措,展現出了較強的市場韌性,為后續發展積蓄了力量。

如上圖所示,2025年上半年生產資料行業銷售額占比53%,是商品交易市場中體量最大的一塊;建材家具裝潢行業、農副產品批發行業、工業品小商品消費品行業分別占比22%、18%、5%,農貿市場占比最小,僅2%。表明生產資料行業作為基礎性資源市場在無錫商品市場經濟發展中仍占據重要地位,同時也將面臨更多壓力。
從行業結構來看,傳統市場面臨諸多挑戰,但新興領域通過積極的業態創新和服務升級,成功實現了“補位”發展。例如,建材家居市場雖受房地產行業調整的影響,部分傳統業務增長乏力,但智能家居、綠色建材等新興細分領域卻憑借前沿的技術和環保理念,開拓出了新的市場空間,實現了增長;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通過“產地直采 + 冷鏈物流”的高效模式,優化了供應鏈,盡管交易額同比有小幅下降,但降幅低于整體市場預期,在穩定市場供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五大行業運行特點:傳統承壓與新興突圍并存

(一)生產資料行業:工業需求托底,新興領域添彩
據采樣數據顯示,2025年1 - 6月,生產資料行業營收總額達到555.13億元,同比增長5%,在五大行業中增速較為突出。其中,鋼鐵、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受國際價格波動的影響,交易額出現一定起伏,但整體仍保持增長態勢。這主要得益于國內工業生產的穩定需求,特別是制造業持續發展對原材料的剛性需求。同時,化工原料、機電設備等工業中間品需求穩定,交易額同比增長明顯。南方不銹鋼市場上半年銷售同比增長19%,中儲金屬市場上漲13%。
隨著無錫市重點產業鏈建設的深入推進,低空經濟的發展,高端裝備、新能源等領域對生產資料的需求日益旺盛,交易活躍度不斷提升。例如,新能源電池原材料交易量大幅增加,帶動鎳、銅、鋁等材料市場交易額明顯提升,成為市場新的增長亮點。國聯金屬材料市場、中恒鋼市、貫莊金屬材料市場較去年同期均保持穩中有升發展態勢。
(二)工業品小商品行業:電商沖擊下的艱難轉型
2025年1-6月份,工業品小商品消費品營收為56.46億元,同比下降17%,是五大行業中降幅最大的領域。傳統批發模式受到電商平臺的強烈沖擊,消費者購物習慣的改變使得線下市場客流量大幅減少。電商平臺憑借其便捷的購物方式、豐富的商品種類和優惠的價格,吸引了大量消費者。然而,部分市場通過“線上 + 線下”融合、定制化生產、跨境出海等方式積極突圍。比如港下雙面呢服裝市場在國內市場發展火爆的情形下,仍主動出擊,實施“內外聯動、跨境出海”戰略,攜手浙江嘉興毛衫派服裝專業跨境平臺,采用“走出去”與“請進來”雙向策略發力,以數智化賦能為驅動,依托數字AI技術,助力商戶拓展海外客戶和市場,上半年成功實現銷售5億元,同比增長5%。
當前,面對消費降級,一些市場廣開思路,開辟夜市,主動融合文體旅文化引流,積極尋求新的藍海。例如,無錫招商城、五洲工博城等市場,開設夜市展區,大屏幕實時播放“蘇超”賽事,以沉浸式體驗,為周邊市民提供休閑娛樂打卡之地,有效帶動了消費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網購帶來的沖擊。無錫皮革城一方面緊抓皮革服裝核心業務,另一方面積極尋求多業態合作,目前市場已形成紡織、建材、物流、商超、夜市等綜合一體化發展模式,通過延伸消費時段、疊加多元體驗,滿足周邊群眾便捷消費,間接抵消了行業下滑帶來的影響。
(三)建材家居行業:房地產調整下的結構性機遇
2025年1-6月,建材家居裝潢行業營收為236.93億元,同比增長2%。房地產行業的量價雙降(1 - 6月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同比下降13.21%)對建材家居市場產生了直接的沖擊,傳統建材銷售面臨較大壓力。但智能家居、裝配式裝修等新興領域卻表現亮眼。華廈家居港作為無錫市高端建材家居一站式服務中心,通過與華為、小米等企業合作,打造全屋智能解決方案,將智能家電、安防系統、環境控制、低碳節能等融為一體,為消費者提供了便捷、舒適、安全的居住體驗,并引入更多配套品牌商合作,形成“總部經濟”引領傳統消費新趨勢,上半年實現銷售4億元,同比增長2倍多。
同時,綠色建材市場也受到消費者的廣泛青睞,環保型板材、節能門窗等產品銷售增長迅速,為建材家居市場帶來了新的增長動力。錫滬裝飾材料市場同比增長35%,江陰金三角、五洲國際裝飾城則分別上浮2%和0.2%。
(四)農副產品批發行業:供應鏈優化驅動穩定發展
2025年1-6月,農副產品批發行業營收達184.28億元,同比下滑0.92%,降幅相對較小。市場通過“基地直采 + 冷鏈物流 + 線上團購”的創新模式,縮短流通環節,降低損耗率。例如,無錫天鵬食品城與安徽、河南、山東等產地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直接從產地采購生豬等農產品,減少了中間環節,降低了采購成本。同時,通過冷鏈物流確保農產品的新鮮度和品質,再結合網上采購、社區團購+物流配送的方式,將農產品直接送達客戶手中。
此外,像盛陽食品城在經營中加大對水產品質量的把控,通過統一農業農村局設立的產地源頭檢測、市市場監管局設立的第三方駐場檢測、盛陽食品城自己設立的水產品檢測等三方檢測標準,多環節嚴查,全鏈條把控,閉環式管理,有效提高了消費者對市場水產品的信任度,穩定了市場份額。好得家國際食品城作為新搬遷成立的國際化進口食品集散中心,定位明確,功能齊全,通過展會經濟,搭建直供平臺,為商戶帶來直觀效益,呈現搬遷即紅的良好效應。無錫萬眾購批發市場、宜興瑞德果蔬批發市場、江陰江南農副產品市場,在加強貨源直供基礎上,通過數智化應用,不斷優化供應鏈,提升市場競爭力,從而穩穩把控各自細分市場。
(五)農貿市場:便民服務與品質升級的雙重推進
從采樣數據來看,2025年1-6月農貿市場營收為23.61億元,同比下滑1%。隨著“15分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推進,農貿市場通過環境改造、智慧化升級(如電子價簽、溯源系統、電子觸摸屏)提升了消費體驗。整潔的市場環境、清晰的電子價簽和可追溯的商品信息,讓消費者購物更加放心、便捷,電子觸摸屏導購更加順暢、明了。
環境的改善帶動品質的提升。比如蠡湖集貿市場、稻香市場、春城市場、周新市場等,通過引入網紅小吃、品牌鹵煮、預制菜、代燒菜等新品類、新服務,滿足了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廣益佳苑集貿市場、盛岸市場等,以傳統文化為切入口,結合市場周邊環境和社區治理,融合網紅元素、玩梗幽默,營造出時尚新穎的消費氛圍,吸引年輕人進場選購,為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南禪寺朝陽農貿市場積極對接源頭貨源,在市場門口設置惠民公益售賣窗口,吸引周邊以及江陰等地市民前來采買,活躍了市場人氣,也打出了市場品牌。
三、挑戰與對策:在變革中尋求突破與發展
(一)面臨的挑戰
1、外部壓力:全球貿易摩擦、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增加了市場的不確定性。國際市場的不穩定因素可能影響生產資料等市場的原材料供應和價格,給市場帶來經營風險。國際貿易政策的調整可能加劇導致進口原材料價格上漲,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
2、內部競爭:電商平臺分流了傳統批發市場的客源,部分市場同質化嚴重,同行業間競爭加劇。各業態趨于飽和,而消費群體總量變化不大。工業品小商品消費品市場等受到電商的強烈沖擊,線下市場的競爭優勢逐漸減弱。一些市場在產品和服務上缺乏特色,難以吸引消費者,導致市場份額下降。
3、結構矛盾:傳統市場占比過高,新興業態發展不足。坐商收租管理落后,經營創新能力有限。雖然部分市場在新興領域有所探索,但整體來看,傳統市場仍占據較大份額,新興業態及服務的發展規模和速度有待提高。這可能會影響市場的長期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對策建議
1、加強政策研究: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部署了七方面重點任務,明確釋放了“大力推動城市結構優化、動能轉換、品質提升、綠色轉型……”的發展信號。這為下一階段享受政策紅利提供了指引和遵循。當前,國家出臺的一系列促消費政策,比如以舊換新,還將繼續推進,并不斷擴大范圍。把握政策方向,把住政策紅利,對市場發展而言,會是明智且正確的選擇。
2、深化數字化轉型:建議市場建設智慧化平臺,提升供應鏈協同效率,降低中間環節成本。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市場的智能化管理和運營。通過數據分析,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和偏好,優化商品結構和布局,提高市場競爭力。
3、促進業態融合:開展“市場 + 電商”“市場 + 展會”“市場 + 文旅”等跨界模式,拓展增值服務。通過與其他行業的融合,拓寬業務范圍,增加收入來源,提升市場綜合效益。例如,將農貿市場與文旅結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沉浸式農貿文旅體驗區,吸引游客和消費者。
4、加強品牌建設:建議市場加強自身的品牌宣傳和推廣,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引入網紅品牌、特色產品,發展首發經濟,通過舉辦品牌活動、參加行業展會等方式,展示市場的特色和優勢,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和商家。
(無錫市場協會)